
----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委《关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北京在一体化和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主要通过人和资源的疏解实现空间的疏解,重点疏解的对象包括批发市场、物流枢纽、大学、医院甚至政府办公场地等。通过疏解,腾退转移出大量未利用地或已经利用但根据新的城市需求应赋予新功能的土地。这些土地和空间的利用及再开发利用,直接决定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治疗“大城市病”的成败。
我们建议,为降低大气污染、缓解交通拥堵并避免新的人口集聚等问题,应利用本次腾退转移契机,立足长远,痛下决心,将前述土地和空间不再作为建设用地,并将其大部分改造成为城市绿地或城市公园。
第一,明确所有腾退转移出来的土地,除非具有特殊历史或文化意义,不再保留建筑,不再作为建设用地进行规划设计及工程建设。
第二,不同来源的腾退转移土地应分别处置。其中原办公、教育用地等可调整为绿地或开放公园,原医院、市场、交通枢纽等用地,需要经过棕地处理程序后作为绿地使用。所有土地都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有关使用标准。
第三,绿地类型应主要是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和其它绿地(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第四,符合有关标准的绿地,可以开展城市休闲、旅游或文化活动,并根据需要配备相应设施。
第五,绿地的长期养护费用可以通过社会认领、个人认领、企业捐助、PPP等方式,与政府支出结合。
通过将腾退转移土地打造成为城市绿地和城市公园,将大大增加北京市城区的绿地斑块,使北京绿地密度增加且分布更加均衡,甚至有可能连接成片,成为新的城市中心绿地。这些绿地的存在,对于改善北京生态环境,降低土地开发强度,增加北京城市文化旅游空间具有积极和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