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中心 > 发表文章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下)

发布时间:2012-12-28

(二)人文类生态旅游资源

根据我们给生态旅游资源所下的定义,它的范畴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精神“无形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地方特色,能够烘托吸引游客的生态旅游气氛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如保留下来的土著居民的一些生活设施)均可视为生态旅游资源。

结合国家旅游局分类标准,我们认为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应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中的人文部分、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文化娱乐类、购物类以及城市生态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美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说,自然景观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也就是只有经过人化的自然才体现美的价值。自然旅游资源展现在旅游者面前的不仅仅是自然物本身,而是文化味十足的自然,这就是自然旅游资源美之所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中华文化是我国旅游文化的核心,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依托。王明煊(1998)将其划分为: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文学艺术、旅游娱乐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等。我们认为,生态旅游中的人文旅游资源文化还应包括生态文化,这种集审美、生态、自然景观美与人类社会美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形式就是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重点介绍宗教类、古迹类和生态文化类以及城市生态旅游资源。

(1)宗教寺庙文化旅游资源

从原始的自然崇拜,到多神的宗教体系,造就了以宗教寺庙承载和传承的丰富的人文景观。在一些著名的风景胜地、名川大山中,往往建有高大雄伟的宗教寺庙,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山与名寺都是相得益彰的。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都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契合而成的人文旅游资源。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等,则因道教文化与美好的自然景观荟萃一地而为人们所向往。

宗教寺庙类旅游资源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自然景观美的欣赏,许多古树名木就保藏在这些古庙名刹中。寺庙的山川形美而有特色,一般符合某种文化思想。二是欣赏其文化内涵。

(2)人文遗迹类旅游资源

 五千年文明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如果进一步划分,还可分为历史遗迹和革命纪念地两大类。历史遗迹遍布中华大地。从北京周口店遗迹起,到秦陵兵马俑和半坡遗址,神秘莫测的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耐人寻觅的夜郎古国,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这类名胜区还在不断增加。

历史古都及其相应的文化遗产是历史遗迹中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原腹地的周秦汉唐文化中心,有西安、洛阳、开封,有号称六朝和南京,更有从辽、金、元、明、清因沿而来的古都北京,以及南宋杭州、越国绍兴、蜀都成都、南诏大理,都因其历史而成为名胜古迹之地。

遗迹的美在于其历史真实性,因而遗迹地保护应注意其整体性和文化内涵。遗迹地保护忌讳“建设性”破坏,应防止按今人的观念进行遗迹“改善”;遗迹地保护更忌讳以假乱真,现造假遗迹是对真遗迹的破坏。应避免造成“假作真来真亦假”的后果。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所以要更加注意旅游地的保护。

革命纪念地是另一种形式遗迹。虎门和定海炮台、圆明园的残石破门、北京宛平古城,山东台儿庄、南京,以及井冈山、遵义、延安,都是对中国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地方。   

(3)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生态型景区中,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拥有着不同的景观,蕴藏着不同的科学内涵,如通过观赏生态型景观,学习生态知识,进而树立生态意识,最终上升到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对这些文化内涵的探索与追求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对于寻求学习自然,回归自然的旅游者来说,这也是他们最好的旅游选择。

《伽维兰的歌》为我们演绎出一种生态之歌。“即使想听到几个音符,你也必须在那儿站很长时间,而且还一定得懂得群山和河流的讲演。这样,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当营火渐渐熄灭,七星也转过了山崖,你就静静地坐在那里,去听狼的嗥叫,并且认真思考你所看见的每种事物,努力去了解它们。这时,你就可能听见这种音乐——无边无际的起伏波动的和声,它的乐谱就刻在千百座山上,它的音符就是植物和动物的生和死,它的韵律就是分秒和世纪间的距离。”作者从河水的叮咚声中,从它在石块、树根和险滩上奏出的音符听到了生命的脉搏,它是生物共同体的和弦。生态旅游文化所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李俊清等,2004)。

生态类型来看,农业景观和乡村景观也是一个重要的景观类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热衷于寻求一方净土,到大自然中和乡下去已成为一种趋势。他们远离喧嚣的闹市,来到静谧的乡间,春赏桃花,秋摘苹果,感受纯朴民风,是一项参与性较强的旅游活动。

(4)城市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城市如何有效地发展生态旅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国内外已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我们认为,城市生态旅游资源是自然、人文和恢复类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

城市里最适合于发展生态旅游的地方包括公园、墓地、高尔夫球场、小湖泊、景观恢复地,以及动物园、植物园和一些自然保护区等(Lawton & Weaver,2001),这样看来,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自然旅游的特征。事实上,生态旅游的理念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很多学者指出城市是以一系列的环境改造手段创造出空间来刺激生态旅游的发展的,城市当局重新对一些废弃地如矿区和垃圾填埋场进行景观生态恢复,使之成为绿化带,包括在此基础上建公园和高尔夫球场,这些地区已经成为当地动植物生活的重要场所,并为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管理人员由此能将绿化带(走廊)贯穿于城市环境之中了(张凌云,2004)。同时,景观恢复地通过对历史的体现以及对环境破坏的反思来引起旅游者对生态环境退化的注意和对景观生态恢复的参与。可见城市生态旅游资源亦具有恢复类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

加拿大绿色旅游协会(多伦多)认为在城市旅游中注重生态旅游原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环境有更积极的作用,因为相对于荒野而言,城市更能吸纳旅游业的影响(Dodds & Joppe,2001)。可以肯定的,市生态旅游资源是自然、人文以及恢复类旅游资源的综合体,且更侧重于人文方面。

(三)景观生态恢复类生态旅游资源

尽管景观生态恢复类资源也属于人文类生态旅游资源,但由于景观恢复类生态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反思功能,从而把它作为单独的一类列出。

景观生态恢复必须是在生态学思想的指导下,避开科技的片面性,从整体和关联的原则出发,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特征和发展进行全面的勘察,综合考虑地理、生物、经济、技术、历史、人文和艺术等因素,最终形成一个健康的、发展的、永续的、艺术的状态,并重新融入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进程中。

景观生态恢复的实践最初起源于对工业废弃地、废弃矿地的改建和在此基础上的植被再生。但是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景观生态恢复学科的发展,它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大,不仅仅包括工业废弃地、垃圾填埋场等退化生态系统还包括生物多样性退化的恢复、水土流失的恢复性保护、湿地的重建、城市恢复等等。关于景观生态恢复的方法很多也较为复杂,我们这里所关注的是恢复了的景观生态类旅游资源,因其独特的美感和现成的环境教育素材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它能很好地将保护、环境教育、社会利益、道德和可持续性几方面结合起来,符合生态旅游的理念,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关注环境的人,从而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生态旅游场所。




上一篇:生态旅游管理(上)
预约专业咨询顾问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