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可持续发展,促进目的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但我们也很清楚地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即使是生态旅游,也会对生态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是在程度上、强度上比其他旅游形式有所减轻而已,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因此,生态旅游业能否持续、健康、协调地发展,关键在于有效、科学的管理。
生态旅游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对生态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当地社区等的管理,同时,还包括生态旅游容量的管理和法制管理。
一、生态旅游容量管理
1.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定义
指某一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保证该地资源与生产的连续性、生态的完整性、文化的多样性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或旅游活动的强度。
2.生态旅游容量管理的必要性
鉴于生态旅游应遵循的原则,在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就必须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依据,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段,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容量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容量的设计与有效控制,鼓励适度利用开发,有计划地分流和引导游客,从而持续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助于维持生态旅游的产品质量,保证游客的旅游经历质量。
3.容量控制方法
控制游客是现在很多生态旅游区,甚至是普通旅游区普遍采取的做法。主要内容为:根据不同旅游区以及同一个旅游区内不同功能分区的实际情况,充分估计接待能力,科学管理游客量。旅游区一旦出现超过承载量极限的旅游人数,即使没有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也应采取措施,如事先预定、提高价格、限量售票或设法疏导游客分散前往其他旅游点等措施。
二、生态旅游者管理
1.生态旅游者一般要求
Colvin (1991)指出,一个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应具有以下特点:希望获得有深度的“真正”旅游经历;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认为此经历是有益的;避免按常规路线旅行的大旅行团;追求身体和精神的挑战;希望与当地居民交往,学习文化;居住条件简单;可忍受不适;要求参与,而非被动;追求经历,而非舒适。
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的主体,也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生态旅游对于旅游者主要有如下的要求:
(1)在参观一个地方之前,要了解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点;
(2)尊重访问目的地文化,不要将自己的文化价值强加于人,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3)不追逐、不投喂、不恐吓动物,参观野生动物时,不穿鲜艳的服装,不大声喧哗;
(4)自觉做到不踏踩珍稀植物,不采集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样品;
(5)不购买、不携带被保护生物及制品;
(6)不丢弃垃圾、不污染水土,去自然景观地区要备用具,将垃圾运回;
(7)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
(8)通过旅游实践,了解自然对人自身的要求,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取得更清楚的认识(郭耕,2002)。
2.生态旅游者道德标准
在对生态旅游者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法规、法律、制度等手段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制约,这就要求旅游经营者,特别是导游对游客进行教育。一些旅游协会和旅行社制定了生态旅游者遵守的准则,如美国旅行社协会(ASTA)提供的生态旅游者10条“道德标准”(Mcintosh,1995)。
(1)尊重地理的脆弱性,意识到如果不保护环境,后代可能不会再看到独特而美丽的旅游地;
(2)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不乱写乱涂,不乱扔垃圾,不从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上取走纪念品;
(3)了解旅游地的地理、习惯、风俗和文化,使旅程更有意义,倾听当地人的谈话,鼓励当地居民参加环保活动;
(4)尊重别人的隐私和尊严,征求对方意见后再拍照;
(5)不买由濒危动植物制成的产品,如象牙、龟壳、动物皮毛等,阅读美国海关不能进口物品清单《行前须知》;
(6)走设计的路线,不打扰动物及其栖息地,不破坏植物;
(7)了解并支持环保计划和组织;
(8)尽量徒步或使用对环境无害的交通工具,鼓励司机停车时关闭发动机;
(9)支持节约能源和环保的企业(饭店、航空公司、度假区、游船、旅行社及其行为),包括改善水和空气的质量,废物利用,安全管理有毒材料,消除噪音,鼓励社区参与和雇佣致力于环保且经验丰富的员工;
(10)资询问美国旅行社协会会员,支持环保组织工作。建议这些组织采用自己的环境规范,约束在特殊景点和生态系统的行为。
3. 处理游客不当行为策略
表1-1 处理游客不当行为可采取的管理策略
类型 | 主要 策略 | 次要策略 | 可采用措施 |
游 客 社 会 环 境 管理 | 游客教 育 | 旅游资源介绍,说明行为后果,教导使用环境,技能,解说 | 游客中心,标志,发行物(折页、游客手册),无线电电子设备,大众传播媒体,面对面沟通(解说员向导),公听会 |
身份认同 | 报酬奖励,荣誉感责任感赋予 | ||
使用 限制 | 使用量,使用时间,使用资格,使用区域,活动内容,物品种类 | 预约系统,游程设计,指定线路,弹性票价,指定使用区域,许可证制度,取缔罚款,检查携入出山区物品,服务限制,法令规范制定 | |
降 低 使 用 | 改变游客使用(形态、时间、地点、方法) | 资讯传播,解说教育,巡逻取缔,弹性价格,阻止使用(不改善交通) | |
分散游客使用,(时间及空间) | 资讯传播,规定使用空间及时间,弹性票价 | ||
集中游客使用,(时间及封闭) | 资讯传播,规划相容性活动 | ||
封 闭 | 暂时性封闭 | 定期休园,不定期休园,分区轮休 | |
永久封闭,永久封闭 | 全区封闭,分区封闭 | ||
实 质 环 境 管 理 | 规 划 计 划 | 目标设立 | 建立适合资源之发展目标,检讨目标 |
分隔冲突性,旅游活动,(时间空间) | 设置障碍物,改变出入口数量地点,交替使用,设置缓行区 | ||
设施规划设计 | 规划正确设施位置,提供足够的设施数量,提供所需设施种类,加强设施耐久不易破坏性 | ||
经营 管理 | 移去破坏痕迹 | 加强巡逻,加强维护修护工作,环境清理,环境监测 | |
合理化管理措施 | 解说措施,游客意见征询,讨论游客管理规划 |
(资料来源:郭岱宜,生态旅游:21世纪旅游新主张,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