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步道分级系统
表10-1和 10-2是美国国家公园及台湾阳明山公园步道系统分级表(郭育任,1988)。
表10-1美国国家公园步道系统分级表
级别 | 开发程度 | 使用状况 | 步道设计 |
主要 步道 | 路基良好,附指示牌,有排水设施,木板路面 | 国家公园内主要步道可通到主要景点 | 道路宽度大于30cm,不到坡度约10% 坡度15%以上的步道长度不超过50m |
次要 步道 | 比主要步道状况稍差,路面改善过 | 连接特殊景点 | 坡度在15%以下,坡度在18%以上的步道长度不超过50m |
原野 步道 | 一般为原始状态 设有指示标志 | 只提供有经验的登山者使用,专至荒野地区 | 路宽至少30cm,坡度在15%以下及20%以上的步道长度不超过50m |
表10-2 台湾阳明山公园步道系统分级
级别 | 适用对象 | 登山装备 | 步道状况 |
甲级登山路线 | 小孩及老人 | 着轻便布鞋即可 | 坡度平缓,里程约2公里以内 |
乙级登山路线 | 体力佳者 | 轻型登山装备 | 坡度起伏,里程约2公里以上 |
丙级登山路线 | 由有经验向导带领 | 完整登山装备 | 人烟稀少,里程约20公里以上 |
(6)步道的设计原则
步道是进入、环绕和穿越生态景区的路径。但是,游步道的功能除了可使游人进入景区外,更重要的是要使游人和环境特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规划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 游步道的修建要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活动规律。
② 游步道要短(0.5-1.5 km为宜),步行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内;
③要对游步道穿越的地区进行仔细勘察,对景观、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调查,列出脆弱的特征并估计游客的环境影响,要考虑到的坡度的长度、水土流失和要采取的措施。尽可能地沿用原有小径。休憩处、遮荫处、长凳、垃圾箱、标志牌、台阶、排水渠、栈桥、野餐地、公共卫生设施、安全防护栏杆等要一一标出。
④ 向专家咨询修建小径的技术性问题(如布线、挖掘、排水、材料等),并进行工程预算。
⑤ 游步道的位置要有利于欣赏风景,应该避开对自然风景的阻挡和遮拦。在建设过程中,应避免发生破坏。步行区的所有障碍物要清除,悬吊的树枝要砍到2 m高,但不可砍大树、不可使土壤裸露。
⑥ 尽可能使小径有弯道,不要使其笔直。最理想的是游步道的起点和终点是一条环线,步行其间能倍增情趣或经常能看到野生动物。设计人行小径时应尽量避免游客走回头路。要避免看得见的小转弯和看得见的环路(以免游人走捷径或踩出很多小路来),同时能诱导游客的游兴。要避免有陡峭的悬崖和泥泞之地。采用的坡度应在15-17度的范围内。
⑦ 游步道应具有吸引力,有明确的起点标志,应有能让人舒适行走的宽度和平坦度,避免陡坡、泥泞和有形障碍物。游步道还应能传递信息。通过悬挂标志牌来说明生态景区的显著特征,标志牌上应包括所有游人想要的信息,或为游客标明在游览手册中的位置,或至少标示12处或最多30处该地特色。提示的信息要准确、有趣、简洁、易懂,特别要突出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依存关系,还应提供观看罕见动物的建议。小径入口处应提供小径的基本信息图(如小径的地图和长度),小径 交汇处要有指示图,可能的话为其选一个主题(如观看热带雨林鸟区之路),或通过为小径命名来反映其主题,可为小径增添情趣和吸引力。
⑧ 休息处要有简易长凳,小溪交汇处或峡谷处要搭桥,在岩石上可凿台阶,倒掉的树木可用作过道(必须要安全),栏杆要结实和经得起日晒,但不能太显眼,最好就地取材。
⑨ 游步道要干净、维修良好。小径入口处和休息处可设垃圾桶。但最好鼓励游人将垃圾带出来,因为在景区里收集和处理垃圾很困难,也很昂贵。
2.水上交通
水上交通工具大致有风景河段上的游船、游艇、赛艇、竹筏、独木舟、羊皮筏、潜水装备;漂流河段上的漂流筏、救生装备等。但大多数水上绿色交通工具都要比船只小一些,因此,占用更小的泊位与航行空间。因其载客较少,离船上岸时,对脆弱的当地文化和生态产生的破坏也较小。澳大利亚使用一种叫腰船(Zodiacs)的小船,这种橡皮船在海上有大的作用,船体富有弹性,碰上大浪时会稍微弯曲,所以这种船非常平稳和安全,因为要上这种船只能爬进爬出,所以乘客需很敏捷才行。乘这种船主要考验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受年龄限制。
把船划到海滩,然后跳入海浪之中,就是所谓的“湿”靠岸了。当游客想要追逐一群鲸鱼或想要研究被海水冲刷而成的崖壁的地质构造时,腰船在海上提供的自由度是无法比拟的。腰船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探险旅游的象征(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2000)。
3.空中交通
生态旅游区内因其原始性、自然性、保护性、生态资源脆弱性而不允许有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基础设施一般因地势和环境而设,普遍比较落后,难以使用空中交通工具,也不提倡开展空中旅游观光活动,以保持生态景区的自然性。但在某些特定的景区,特别是海洋旅游区、较大的河流或湖泊旅游区、较大的峡谷旅游区、草原旅游区和条件较好的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等生态旅游区,空中观光工具更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和植被的保护,对野生动物的自然生活状态干扰更小。
适合生态旅游景区的空中交通和观光工具有:鸟瞰全景的直升飞机、大气球、降落伞、滑翔伞等;空中缆车和索道等。但开展空中交通和观光活动,一定要确保安全,同时应与整个环境相协调。
(二)生态旅游区外的交通
(1)注意事项
车行路主要承担对外交通及便于生态旅游区内部管理和旅游区内,各景点之间的旅游组织的功能。要形成网络化,要有利于护林防火,彼此衔接。要尽量利用现有的道路,节约投资。有利于游客的安全,要让游客进的来,出的去,有利于游客的疏散,避免游客的过分集中。为了方便游客,道路应具有导向功能。各路口应有醒目明了的标志,且标志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根据景点的主次之分,内部车行路应有主次之分,短期目标可分两级,远期目标分三至四级。
(2)车行路技术标准
车行路一律不准设台阶,最大坡度不能超过8%, 最小坡度不能小于3‰,路面采用现浇沥青铺设;一级车行路宽应不小于10 m,二级车行路宽应不小于8 m。车行路应在旅游区外部规划,不得破坏旅游区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