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中心 > 发表文章

生态旅游交通与道路设计(上)

发布时间:2012-09-12

旅游交通与道路,决定着旅游者进入旅游区的难易程度。旅游交通与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是:进得去,散得开,出得来,有特色。这不仅包括进、出旅游区的对外交通条件,也包括旅游区内部活动的交通条件(卢云亭,2001)。生态旅游在整个生态旅游活动中起着支配作用,是人们实现生态旅游活动的必要手段,对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游览性、舒适性、快捷性,而且应具备环保性、自然性、地方特色性,并且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更加贴近自然和生活,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生态旅游区内外的交通工具和设施,主要划分为陆运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三大类。

1.陆运交通

陆运交通方式主要有自行车、三轮车、轿子等人力车;马匹、大象、毛驴、骆驼、牛羊等骑乘;流动旅馆汽车、宿营车、游览车等电力车;还有徒步旅行等在生态旅游区内需要使用机动车辆的话,一定要对其加强管理。

(1)生态旅游区内车辆管理措施

①  严格禁止在公路以外行车,违者重罚;

②  使用专用观光车辆; 鼓励游人在雨季参观游览生态旅游区,减少在旱季旅游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③  全年接待游客,减少高峰期的客流量和拥挤程度;

④  在热带地区使用浅色车辆,因为这种车可以反射更多的太阳,使用有色玻璃,把对空调的需求降到最低点,这样既降低了能源消耗又减少了污染;

⑤  保持发动机过滤器的清洁干净,以确保其高效工作;当地与国家的污染排放标准一致;

⑥  确保车辆使用推荐使用的汽油和汽油标号;

⑦  保持合适的轮胎压力系数,以实现燃料的高效燃烧;

⑧  鼓励使用小型运输车辆和新型燃料;

⑨  设置车辆停泊、往返服务区、停车场等设施;

⑩  在等待客人期间,司机一定要关掉发动机以降低污染; 

⑾ 景区内的公路要设置弯道和起伏用来限速。

以上规定虽然是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但减少破坏就必须从小事做起。

(2)车道游览线设计满足生态旅游提倡的保护性

在规划和建设生态旅游区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基础设施的规划和限制,因为对那些寻求真正野趣的旅游者来说,那些永久性的基础设施与他们的旅游动机极不一致。为了使旅游区内的人为影响减至最低,规划设计游览路线等基础设施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尽量利用原有的道路,并加以改善美化,如此可避免开辟新路线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可节省经费;以视野开阔及能提供具有变化性的视觉景观和空间的地区为佳;道路尽可能使用原有斜坡、树木、小山等自然地形特征,要和地形地貌相一致,有利于水土保持,要尽量隐蔽而显眼;游路只应在某些景点靠近河流,但不宜长段沿河流修路。游路也应修在较低的山坡上,不宜修在山脊上,否则会严重影响风景;最好修筑连续的、路的一侧有停车设施的单环线,供一组建筑物共同使用,不要修建双线;设计停车场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在某块土地被夷为平地时产生的影响。生长有植物的地表土层可能遭到破坏后不可恢复,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植被,因而既不自然又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在修路前,应尽量把那些影响修路的植被和土层分门别类地移走,等完工后,原样恢复;若要使用沥青路面,面积最好不要超过最低要求;不要铺设清一色的沥青路、碎石路或水泥路,太亮的颜色或不自然的颜色组成的方块图案或大于60×60cm的图案等都要避免;人行道可以选用板石、人造石或水泥板等铺设,但不能大于60×60cm,色彩要自然,最好是表面经向有裂线的材料;可沿游路悬挂标识牌,提示游人欣赏自然环境和美景,明确行为准则;修路前要仔细考虑是否有必要修路,若要修路,拟修的道路规模应该多大;将要修建的路的路面宽度降至最小;要配套设计交通枢纽中心和公共交通系统;车行道要尽可能地远离生态景区和生态脆弱区。

(3)车道游览线满足游客视觉需求的设计手法-

强化风土化特性。在设计时应将生态旅游景区的风格和素材融入道路中,使游客能够观察到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景观等风土环境特性,从而对所处路段的区位有更明确的概念;善于运用体现地域特征的景物,使其成为沿线赏景的焦点或引导标志;道路路型的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

最大赏景机会的提供。要清除视野障碍,充分发挥道路沿线环境本身的观赏潜力,提供给游客最大的景观体验机会。

最适景观的选择。生态旅游区车道应设于适合车行观赏的景区。

辅助方位指引。当车道多于一条时,在每个交流道和休息站前数公里处,利用该区的重要景观特征给予游客提示,便于其提前作出选择。

适当的视野复杂性。适当的道路地形起伏或路线曲折,避免长而直的路线设计,使游客在途中会显得很有趣而不会感到单调。

连惯的视觉感受。对于值得欣赏的景观带,应提供清晰而连贯性的欣赏机会,避免设施或结构体阻挡视觉的连续性。

路线与地貌的配合。道路的设计应善于随坡度而变化,并利用弯道、桥梁设计平缓的道路,不仅与地貌配合,海岸权易于驾驶。空间压迫感的消失。利用色彩的变化创造趣味性,降低压迫感。

(4)步道规划

游步道的设计应对自然环境产生最小的干扰,同时也应考虑使用者的安全和乐趣、游客流量和类型、自然资源的保护及该地区的美学品质。设计中应将对环境不利的影响减至最小,进而产生高品质、高耐久性且秩序最少维护费的步道。


上一篇:生态旅游交通与道路设计(下)
预约专业咨询顾问沟通!